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400-123-4567 400-726-6643  / 19384571801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开云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开云体育下载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王牌 昆明聚焦药果茶产业

发布时间:2025-03-31 作者:小编 来源:网络 点击: 字号:

  “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这是云南的特色产业,是通过你们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独特文化形成的。”3月19日至20日,习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本地产的茶很多,当年就是茶马古道,中药材历史悠久,小粒咖啡很好喝,还是橡胶主产区,有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坚果这些特产都是你们的王牌,要继续把王牌打好。”

  习强调:“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

  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近几年,昆明市聚焦中药材种植、水果、花卉、茶叶等重点产业,在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聚集发力,全面延伸重点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人才、科技、市场、资本和产业集群等优势,加快推进昆明道地药材、特色药材、药食两用药材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打造中药材产业生产、加工、贸易、科技中心。2025年,昆明市将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农业产值增5.5%,加工产值增6.5%,批发零售销售额增8%,全产业链产值增7%。

  “我现在研发的新产品将面对香港、澳门消费者,之后,我的产品将要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认识昆明产的天麻。”3月26日,昆明鸿垚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鸿垚公司”)总经理冷启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

  2018年,冷启波在相关部门扶持下,在禄劝转龙镇试种天麻50亩,取得巨大成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注册有“轿子山”“云字一号”“润垚”等商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云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昆明市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昆明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昆明市先进私营企业、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昆明市扶贫龙头企业、昆明市扶贫先进集体。

  公司主打品牌“林下中药材轿子雪山乌天麻”,荣获2020、2021年“昆明市十大名药材”称号,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主产区转龙镇则邑村被认定为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

  除了鲜食天麻,鸿垚公司研发了天麻超微粉、天麻酒、天麻面条以及天麻冻干、果干、速溶粉、酵素饮料等系列产品,让这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以更多形式走进寻常人家。2022年至2024年,鸿垚公司先后参加澳门高品会,其天麻产品备受当地居民喜爱。这也给冷启波极大的信心。“我们在布局中国香港市场,之后要准备出口其他国家。我们还将配合转龙镇建设天麻小镇,逐步实现天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昆明市围绕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和药食两用药材三个重点,加强植物资源保护,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提升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打造“云药”品牌,健全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贸易体系。冷启波及其企业,是近年来昆明市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24年,昆明市中药材种植32.07万亩,同比增长7.02%;产量8.58万吨,同比增长6.28%;农业产值33.16亿元,同比增长6.12%;加工产值161.56亿元;零售批发销售额329.8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524.53亿元。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24%,位列第一。

  近年来,科技赋能中药材种植成果显现,高校和科研部门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功能,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及落地,促进昆明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及产业振兴乡村。

  2024年4月,首个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农业大学共同建设的“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在寻甸县挂牌成立,重点服务于附子、重楼、云木香等品种的品种化和品质化。2024年8月,云南省首个以中药材为主要方向的“云岭农科小院”在西山区挂牌,以“林下中药材生态复合种植研究及繁育技术研究”为建设方向,围绕滇黄精等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展开深入研究。2024年11月,第二个“云岭农科小院”在东川区红土地镇挂牌成立,主要开展云木香、云当归、雪上一枝蒿等道地药材的良种选育、繁育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两个小院的建成为全省中药材专家团队及“院政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共同促进昆明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芪在富民县表现出良好的适生性,在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富民黄芪种植示范取得成功,现已建成云南省规模最大的黄芪种植示范基地,并取得了“云黄芪”绿色产品认证。2024年经现场测产,每亩黄芪根鲜重达856.94公斤,每亩产值高达9426.34元。

  寻甸县成功申报云南农业大学梁艳丽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开展以续断为主的选育、规范化等研究工作,成功选育续断良种“滇续1号”2024年,寻甸县续断种植面积16698亩,农业产值19060.6万元,上榜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3年,禄劝县成立昆明市第一个滇重楼专家工作站“云南(昆明)徐福荣禄劝道地滇重楼产业专家工作站”。目前已筛选出性状稳定、抗病、高产的“彝道一号”。2024年,禄劝县滇重楼种植面积5446亩,农业产值高达26598.0万元,成为禄劝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禄劝县还首次在昆实现天麻品种化,禄劝县轿子雪山天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被评为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24年1月,对该县转龙镇种植的林下天麻测产结果显示:滇乌麻2号亩产量2245.38公斤、亩产值32.56万元,翡翠麻1号亩产量1920公斤、亩产值21.72万元。2024年,禄劝县天麻种植面积3518亩,农业产值高达25010.0万元,在天麻繁育技术、栽培管理、产品品质及产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

  冰球子属于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假鳞茎,假鳞茎可以入药,药用价值较高。东川区红土地镇银

  水箐村和炭房村是目前昆明市最大的冰球子种植基地,从2019年开始种植,在2024年10月迎来丰产期。经实测,冰球子鲜球亩产量达1889公斤。

  昆明市拥有2396种药用植物资源,常用的野生中药材近300种,是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昆明市加强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了重要中药材石斛、重楼、黄草乌、雪上一枝蒿、续断等种质资源库6个。

  依托禄劝“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县创建,将禄劝、寻甸、东川3个县区打造成中药材种子种苗重点繁育区。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成功引进天麻、西洋参、黄芪等名贵中药材,稳步推进续断、党参、云木香等规范化基地生产。实现大田云当归、云木香、续断基地稳步发展。引导企业发展中药材种苗基地2000多亩,其中,天麻210亩、西洋参160亩、黄芪120亩、党参250亩、云木香280亩、云当归800多亩、续断270亩,为昆明及周边地区优质种苗生产提供可靠的种源。

  昆明市以经开区、高新区、滇中新区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生产,形成中药加工集聚区。云南白药、道地药业、龙津药业、云南植物药业、理想药业、圣火药业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3个开发区。全市从事中药材生产企业195家,规模以上加工的企业34家,聚集了全省60%以上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70%以上的提取物加工企业,加工产值占全省的48.1%。拥有如云南白药、昆明中药、贝泰妮等一批中药材产业头部企业,华润三九整合昆中药、圣火药业,以三七血塞通为主导产品,打造三七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昆明市中药材加工产量13.74万吨,加工产值161.56亿元,加工产品主要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提取物,其产量占比分别为37.33%、25.35%、37.17%和14.63%,产值占比分别为28.24%、1.91%、45.86%和23.99%。天麻、黄草乌、滇黄精、云党参、附子、续断等开云体育官网优质原料种植、产地加工、趁鲜加工水平持续提升。

  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市场是全国17个经批准成立的中药材市场之一,有商户1000多家,经营中药材品种4000多种,是全国最早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中药材市场之一,市场2024年交易额27多亿元。

  说起昆明,除了蓝天白云、米线、烧烤,丰富多样的水果也让人津津乐道,从历史悠久的呈贡宝珠梨、安宁红梨、团结乡苹果,到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石林人参果、枇杷、富民杨梅、东川西瓜、宜良鲜枣和葡萄,昆明的水果家族不断壮大,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妙香4元/公斤、粉玉7元/公斤。”几天前,一段记者在昆明金马正昌水果批发市场采访草莓批发商的视频引来外省人的“羡慕嫉妒恨”。“我快被气死了。”一名四川网友说;“可以发快递不?”重庆的网友紧跟其后

  外省朋友羡慕的同时,昆明人却很淡定,因为昆明的水果便宜且好吃已是常态。草莓、杨梅、枇杷、苹果、宝珠梨数不胜数的水果是昆明人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据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4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65.14万亩,产量74.79万吨,农业产值46.82亿元,加工产值32.7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更是突破222.72亿元,同比增长19.79%,增长率位居种植业类第一。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昆明市立足资源禀赋,推动水果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成果。

  “首先是调优布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建设呈贡宝珠梨,安宁红梨,石林甜柿,富民杨梅,西山、富民苹果,东川西瓜,禄劝、晋宁早、晚熟桃,宜良鲜食枣、葡萄,石林人参果、枇杷等生产基地46个,其中:8个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6个基地获得有机认证、1个基地获得无公害认证、1个基地获得富硒认证、1个基地获得GAP认证。2024年,石林人参果农业产值16.78亿元,占全市水果农业产值的36.00%。

  其次是科技赋能。昆明市加强种业创新攻关,培育出4个人参果新品种,2个新品种推广应用于生产。制定《草莓绿色高效优质栽培技术》《高海拔苹果规范化种植技术》,入选省市农业主推技术,在昆明辖区内有效推广应用。

  三是绿色生产。2024年,全市水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108个、有机产品认证3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4个,13个水果品牌入列“绿色云品”品牌。

  “挖掘水果产业新潜力。拓展加工深度,加强果品商品属性,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昆明水果加工产值32.71亿元,同比增长20.62%。新建果品分等、分级、分拣生产线条,推进水果按照大小、重量、糖度、酸度、色泽分选及包装,使果品由产品向商品转变,实现水果加工转化增值。依托晋宁工业园区宝峰片区、嵩明县绿色食品产业园、阳宗海七甸工业园区等园区,支持水果加工企业发展果汁、果干、果酒、果脯等系列产品的果品精深加工。据统计,全市水果龙头企业共7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县级龙头企业32家。

  多元营销,拓展水果销售新渠道。以人参果、早熟苹果、小浆果等为重点,打造呈贡宝珠梨、石林人参果、安宁红梨、石林甜柿、富民杨梅、大可枇杷、马郎樱桃等一批优势果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昆明金马正昌水果批发市场是云南大型水果批发市场之一,被市民称为“昆明最大水果市场”,年果品总销量超过千亿元。截至2024年底,昆明市水果交易中心累计完成水果交易52.0万吨,实现交易额109.25亿元。发挥口岸区位优势,做好磨憨口岸贸易。据商务部门统计,2024年昆明市水果出口总额11.0亿元,主要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地。

  昆明市发挥区位优势,近年来积极开拓市场,目前形成了西南最大的茶叶市场群体,有金星雄达茶文化城、云南康乐茶文化城、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等19家茶叶市场,仅康乐茶文化城、茶天下云茶城、雄达茶文化城、邦盛国际茶文化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5个市场,入驻商铺就超过300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昆明市辖区涉茶经营主体有1.7万家。昆明市实施茶文化提升工程,依托茶科研、茶培训、茶文化交流机构等,撰写出版了众多关于云南茶文化历史、现状以及普洱茶相关知识的著作,面向全国全省开展茶文化培训,突出茶文化赋能,“以文彰农”扩大影响力。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促进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形成了以中国普洱茶科技数字馆、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世界茶叶图书馆等为中心,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众多茶馆,辐射至宜良宝洪茶山万亩茶园、石林十里香茶文化园等,围绕昆明市培植形成1小时通勤的昆明都市茶观光旅游圈,激发和放大茶叶及其衍生产业的综合效益。2024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98.65亿元,同比增长14.85%。

  据统计,2024年,昆明市茶叶种植面积2.36万亩,产量0.09万吨;农业产值0.8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46亿元;批发零售销售额77.3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98.65亿元,同比增长14.85%。

  2024年,昆明市新增绿色认证茶园0.19万亩,9个茶叶品牌入列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名单,36家企业获有机茶产品(OGA)认证。在全省率先启动“质量贷”,将获得有机认证优质企业纳入授信推荐白名单,把企业质量认证“软实力”转化为“硬资产”,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绿色发展。

  昆明市推进云茶标准化工作,制定《昆明十里香茶种植技术规程》《宝洪茶栽培技术规程》,规范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为昆明茶产业发展的种植基础、提升第一车间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昆明茶产区经济效益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目前,昆明市共有茶叶加工企业68家,其中,龙头企业21家(国家级1家、省级4家、市级7家)。打造茶产业现代加工体系,培育了以云南中茶、云垦茶业、六大茶山、宜良摇金山宝洪茶业、石林十里香茶业等一批茶产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茶叶加工体系。

  昆明市累计8个(次)茶叶品牌(企业)获评云南省“10大名茶”;累计10个(次)茶叶品牌(企业)获评昆明市“10大名品”,培育了“老”“中茶”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打造本地特色名茶品牌,昆明十里香茶、宜良宝洪茶的经营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产区拥有7家茶企、5家茶叶合作社,红茶、绿茶已形成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产品。2024年,茶叶加工产值20.46亿元,同比增长85.55%,较大提高了茶叶附加值。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昆明市茶产业将完成种植面积2.3万亩,力争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全媒体记者 孙文洁)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