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官网贫瘠岗坡地如何结出“致富果”
开云体育app青青麦苗为平整的田块披上淡淡的绿装。经过修剪“瘦身”的葡萄树在山坡上白色的避雨棚下“安然过冬”。温室大棚里,翠绿的黄瓜和又大又红的西红柿盛载着沉甸甸的收获。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东部是肥沃的华北平原,西部是巍巍太行山。近十多年来,沙河市以十里亭镇南高村为核心,规划涉及4个乡镇19个村的2万亩土地,以果蔬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大力推动利多生态农业园区建设。
经过多年坚持土地治理、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将原先石头遍布的岗坡地和冲积河床变成一片富饶的绿洲。目前,这块绿洲已成为河北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经营主体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农旅融合,让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有效辐射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土薄石多水如油,十年九旱地不收。”这是当地农民曾经对南高村、王岗村、冯村及周边一带土地状况的生动描述。
在南高村村民乔长京的记忆里,村里的岗坡地原来土少石头多,到处是乱石蒿草,很多农田是翻捡几遍石头才开垦出来的。“即使种了几年,家里的6亩地里还是时不时冒出大大小小的石头,只能勉强种点玉米、花生、绿豆等作物。”乔长京说,“当时耕地土层很薄,不仅地里石头多,而且也没有灌溉条件,雨水好的年份一亩玉米能收四五百斤,遇到天旱的时候玉米叶子发黄,能长一米高就不错了。”
为探索贫瘠岗坡地耕种利用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沙河市通过企业引领,于2013年开始规划建设利多生态农业园区,通过租用和流转的方式,陆续把土地从农民手里集中起来,实现统一规范经营。
“这片岗坡地大部分为冲积河床,即使在耕种过多年的土地表层,也经常有鹅卵石出现。而在当时还没有开垦的地方,一眼看上去几乎都是石头。”园区负责人杨江书说,“在我们挖到几米深的地方,依然是石头比土多,有的大石块甚至有几十斤重。所以我们建设园区第一步的任务就是治理土地,要让石头地也能变农田。”
“这块是麦田,这块是葡萄,这块是蔬菜大棚,远处的那块种了梨树。”站在高处,杨江书一边用手指着方向一边介绍,“这七八千亩地是我们花了十来年时间陆续治理出来的。多年来我们一边翻捡石头,一边耕作,有时候犁下去耕一会儿就出来一块大石头,一天要换好几副犁。”
园区建设以来,硬是组织当地农民用肩扛手搬的方式把一块块石头集中到地头,再装车运出去,把这片贫瘠岗坡地变成一方沃土良田。在治理土地的同时,园区还在田边地头及不适宜耕作的地块栽种各种树木,目前累计植树60万株。
如今,在园区一处道路边显示土壤剖面的地方,仍然能看到很多大小石块夹杂其中。下一步,利多生态园区将在开发利用已整理土地的基础上,陆续对另外几千亩土地进行治理,让更多岗坡地成为优质农田。
在治理土地的基础上,园区坚持“绿色有机”发展理念,以“种出更好吃的农产品”为目标,与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国外先进农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着力引进新设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升果蔬风味品质。
在葡萄、桃子、梨等水果种植中,园区首先运用羊粪和松针土对原先相对贫瘠的土壤进行了改良,其次引进现代栽培模式。如葡萄种植的定植沟、排水层、水源、间隔距离等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并在藤架上配置了约两米宽的避雨棚。桃树种植采用“Y”形修剪方式,两根主枝分别向东西两边伸开,确保树体健壮,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根枝条挂果后都能接受阳光直射,且足够通风,从而让水果品质更好。
杨江书说,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避雨棚看似简单增加了一个设施,但除了在夏季为葡萄降温,还可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因为淋过雨水后,葡萄可能会得霜霉病,所以没有避雨棚的话,每下一次雨就需要喷施一次农药。”
在蔬菜种植区域,园区已经建成35座日光温室大棚。大棚在建造中整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施,全部配建了自动控温系统和通风系统,采用防雾滴覆膜、微滴灌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材料,节水、节肥率可达80%。
据园区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张建波介绍,为保证产量和品质,温室大棚建好后,首先对地表六七十厘米厚的土层全部进行了更换。在种植过程中,园区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尽量遵从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如采用防虫网、粘虫板等物理防虫方式,在西红柿花期引进蜜蜂授粉。
该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张青宾说,在园区发展绿色生态种植的同时,全市加大力度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品一标”认证,将打造农业绿色品牌作为园区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带动蔬果质量显著提升。
试验示范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通过农业园区试验基地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张青宾说,“以利多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我们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带动沙河市丘陵区蔬菜及林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十多年来,在全市相关部门支持引导下,园区在治理土地的同时,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推广基地,不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促进单位面积产出率大幅提升。
“我们建设园区,就是要通过试种筛选出最适合本地种植的果蔬品种,寻找到最适合农民采用的种植技术模式,等试验好了再向农民推广。”杨江书说,这几年园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引进几十种桃树、梨树等新品种开展示范实验种植。目前已经筛选出五六个产量、果形、口感表现均佳的水果品种,正在向农民陆续推广。
同时,园区试验总结出一整套果蔬种植施肥、用药、修剪、疏花、疏果等技术操作规范。用杨江书的话说,“农民拿过去直接就能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园区品种技术试验推广的基础上,沙河市着力探索实施园区产业带动模式,指导利多园区根据实际,重点实施了果蔬冷储库项目,辐射带动农户新增林果种植5000亩、蔬菜种植1000亩,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统筹乡村振兴和山区综合开发,加强休闲农业供给侧管理,培育出“旅游+山水生态+传统村落+现代农业+民俗文化”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引导园区立足优质农产品种植,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三产融合业态,延伸带动农户发展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等相关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