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头条 兴产业 先“孵雁” 覃塘区党建发力引领乡村振兴开云体育入口
近日,贵港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2023—2024年度贵港市乡村振兴优秀乡镇(街道),在7个获表扬乡镇(街道)中,覃塘区占4个,分别是石卡镇、大岭乡、五里镇、蒙公镇。
“我们紧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切入点和发力点,在压紧压实责任、筑牢战斗堡垒、激励担当作为、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综合施策,实现了组织建强、群众受惠、产业发展的多赢格局。”覃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焕说。在“红色引擎”强力驱动下,该区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大岭乡金沙村蔬菜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化大棚鳞次栉比。步入棚中,只见辣椒、水果黄瓜等长势良好,基地工人穿梭在菜畦间,对果蔬进行精心管护。
该基地总规划面积25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一期建成37个现代智慧农业大棚,按季节规模种植各类果蔬。
“项目落户以来,我们坚持党员干在一线多名党员参与政策宣传、设施农用地摸排和流转等工作,协助乡党委流转土地1100多亩。我们还成立了设施农业临时党支部,选派政策熟、业务精的党员干部担任服务专员,为基地提供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助推示范基地实现投产。”大岭乡组织委员林伟欣介绍。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覃塘区压紧压实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同时,该区实施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创新推出农村基层党建“对标联抓”12条具体措施,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每月调度、党建业务每月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每月谈、乡镇挂村领导每月下村指导等活动,提升基层党务干部业务能力。全力推进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实行一村一个督导攻坚团、一村一套整顿策略,促进基层党组织更加过硬。
组织建强了,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作用才能有效发挥。近年来,覃塘区不断完善“一组三会”村民协商自治制度,让基层党组织更有效地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推动村屯事务自治有序、规范透明,巩固拓展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成果。同时,该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建在产业基地和项目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落实产业服务攻坚,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我们先是召开‘一组三会’统一思想,整村推进、突出重点的做法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支持。随后,村两委干部组织全村力量流转土地种植,安排专人跟踪管护,现在已完成400亩种植面积任务。”近日,在“荷美头雁驿站”,蒙公镇凌寺村党总支书记邓书言分享该村耕地流失整改复耕工作的做法。
“荷美头雁驿站”是覃塘区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旨在通过经验分享、实地观摩、集中培训等方式,提升村干部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的能力。为了让“领头雁”善做善为有劲头,该区注重发现、宣传、表扬优秀村干部,创新实行“荷美领头雁”评选,每年评选2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并对其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大力实施“头雁擂台”“头雁大练兵”系列工程,组织该区146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实地观摩、现场点评、互评互鉴、比武切磋,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互鉴,营造创优争先的氛围,推动农村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领要增,“包袱”要减。覃塘区连续3次调整提高村两委干部的基本报酬待遇,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结果应用等,增加自治区星级村干部薪资,形成“干得好得的多、干得越好得的越多”的正向激励机制。
该区建立村级事务审核准入、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减负措施清单和不应由村承担工作事项清单,明确村依法履职事项16项、协助事项43项,推进村级组织权责清单化、法定化,有效解决村级承接事务过多过重等问题,将村干部从报表、材料中解放出来,让村干部心理上得到关怀、工作上得到支持。
“蔬菜基地一年四季轮番耕作,主要种植水稻、青菜、马铃薯、辣椒等作物,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还能带动周边开云体育群众务工增收。”近日,在五里镇龙贵村蔬菜种植基地,储备人才李婉枚向返乡人员介绍基地发展现状。
2023年以来,覃塘区大力实施村级储备人才“孵雁”行动,以每个村储备3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5名其他村两委后备力量为目标,将致富能手、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作为重点,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资格初审、资格复审、区级联审“三荐三审”,选出村级后备人才1343名。根据个人特长、工作经历、岗位实际等,结合个人服务意向进行人岗“双向选择”,有计划地安排储备人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每月试岗锻炼不少于4天。选派挂点村的镇干部、所在村的村干部担任帮带导师,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开展思想引导、现场教学、跟踪管理,帮助村级储备人才快速熟悉村情村务、了解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截至目前,覃塘区各村均储备人才8名以上,已有4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除后备力量外,覃塘区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措施,对有技术特长的种植专家、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等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乡土人才库,储备农业农村科技、生产经营、综合治理等人才6800多人。根据乡土人才实际分布需求,组建以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等为代表的人才结对帮带服务队10支,实行“1+N”结对帮带机制,定向结对帮带乡镇(街道),进行现代种养技术、农业经营、设施农业技术、农村建筑等农村实用技术讲授和培训,大力培养善管理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树牢‘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导向,持续强化组织引领、骨干引领、人才引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覃塘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刘说。
“民族”碰撞“潮流”有多嗨?桂林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将带你走进激情燃烧的“广西三月三”!